电动葫芦检验周期调整的可行性(详尽版)
浏览:4252 时间:2019-09-03
电动葫芦集动力、传动、执行于一体的特殊结构,被企业广泛应用于起吊吨位不大、空间相对较小、工作级别不高的场所;下面从实际使用及管理角度出发,探讨电动葫芦的定期检验周期调整的可行性。
1、使用频率低
电动葫芦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是作为生产工艺设备,而是作为辅助设备用于配合地面设备的检修,工作间隔周期较长。在一个检验周期内,使用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情况下数月才使用一次,个别情况下在一个检验周期内甚至都没有使用过。
2、检验费用高
一台1~5t的电动葫芦采购费用普遍在5000~11000元之间,以一台采购费用约8000元的3t电动葫芦检验为例,按照企业所在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实际收费计算,一台3t的电动葫芦检验费为800元,占采购费用的10%。按照起重设备寿命周期20年、年折旧率5%计算,一台3t的电动葫芦年折旧费为400元,一次检验费用相当于2年的折旧费。在起重设备二十年的寿命周期周期内须进行十次定期检验,十次定期检验发生的费用就等于设备20年的折旧费,使用成本高。一台采购价45万元、额定载荷为20t的通用桥吊,其一次定期检验费用为2800元,占采购价的0.62%。一台采购价3800万元、额定载荷为450t的冶金铸造吊,其一次定期检验费用也仅有8000元,只占采购价的0.0016%。通过对比,可见电动葫芦的检验费相对较高。
3、检验项目与企业日常自检高度重合
电动葫芦因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与桥式起重机相比:检验项目少(约为单、双梁桥式起重机检验项目的一半)。且其中一部分检验项目在企业的现场设备维护管理中,大多可通过设备点检员的专业点检或操作工日常巡查而得以覆盖。检验机构所进行的定期检验,与企业自身要求的日常维护管理内容重合度较高,专业检验的优势未充分体现出来。
4、操作简单、运行平稳
电动葫芦重量轻、安装方便、操作灵活、占据空间小,环境适用性强。电动葫芦的操作方式为地面操作,操作人员视野开阔,运行状况系以线而不是以面的方式进行。且运行线路短,载荷量小,周围的环境状况,操作人员极易掌握,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出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概率较小。在已发生的起重机械安全生产事故中,几乎每一起事故都与人的因素有关,只要严格加强人员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工作,绝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5、使用证更换工作量大
按照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监管要求,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合格后,须到当地政府监管部门更换使用证。由于起重机械检验周期短(除冶金吊、流动式起重机、塔吊等为一年外,其余为两年一次),导致使用证更换频繁加大了政府监管部门和使用单位的工作量。
6、部分法规条款的设置和调整
从有关法律法规部分条款的设置和调整来看,国家对小型起重机械的监管已逐步趋于科学和务实。如:《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规定:额定起重量在1t以下的起重机械不在安全监察范围;《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5-2008)规定,自2008年8月7日起,电动葫芦等在安装前不再办理告知手续。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2011年第95号)目录中,电动葫芦的操作已不再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7、重新审视起重机械的检验周期
起重机械实施定期检验是确保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助于企业加强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但起重机械类型繁多、用途不一,不加区分的将电动葫芦检验周期与普通桥式起重机一样确定为两年,将会造成部分起重机械的过度检验。不仅会加大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本,也会造成社会检验资源的浪费。人类在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时,风险也伴随着产生,没有风险的任何人类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作为企业来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是为了生存、发展,如果不计成本在已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加大投入以提高微乎其微的安全系数是不明智的。安全与生产是一个对立的矛盾体,作为企业,需要在安全与生产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企业发展了,可以反过来更好的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理,起重机械检验周期也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既不过检,也不欠检。
8、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电动葫芦的定期检验周期由目前2年适当延长至3~5年是可行的。延长电动葫芦检验周期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也有助于企业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更加需要的其他方面,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上一条: 电动葫芦的控制线路中须有哪些保护措施?
下一条: 起重机起重量限制器的安装技术